击鼓鸣冤是如何产生的?

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击鼓鸣冤的画面,鼓声一响,官员就必须立刻升堂,处理案件。它是中国古代老百姓申诉的一种方式。那么这种方式是如何产生的呢?

相传西周时期,平民如有冤情便可击鼓请求帝王的接见。从那时起,历朝历代,皇帝都将鼓设在宫外,鼓声将百姓的不平与冤屈上达朝廷。这种鼓叫登闻鼓,也称露鼓。

微信图片_20230824224117.jpg

汉代更是有专人管理,凡有人击鼓言事,所有人员都要提供方便,不准阻拦。击鼓鸣冤真正形成诉讼制度是在汉代,这背后还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

汉高祖刘邦有个侄子依仗权势,胡作非为。一天,京城少女苏小娥正在街上行走,高祖侄子见她貌美若仙,遂生邪念上前调戏,被小娥一巴掌打在脸上。

高祖侄子恼羞成怒,便要动手打人。这时一个好汉路过,拔刀相助。高祖侄子哪肯示弱,于是命令手下动武。

一名手下刺大汉不成反刺中了高祖侄子的肚皮,致使其瞬间毙命。高祖侄子的爪牙恶人先告状,诬陷好汉杀人。刘邦闻悉,下令将大汉收监,准备处死。

苏小娥脱险后,深感内疚,决定独闯金殿。她和妹妹各持一小鼓小锣,来到金殿门前,边敲边高喊"冤枉"。锣鼓声频传,惊扰了刘邦。刘邦怒问何故,小娥回报:"万岁,小女若不击锣鼓,怎能面君,我的免情如何得申呢?"

微信图片_20230824224123.jpg

接着便把高祖侄子劣迹呈述一番,然后指出真正凶手。刘邦听完,召囚犯和侄子手下人对质。结果,奴才被斩,好汉被释放,小娥平安回家。百姓闻讯,无不赞颂高祖英明。

此后,刘邦特传下圣旨,命令各级衙门必须左右各摆一面大鼓和一口大钟,并规定钟鼓一响官必上堂。这便是击鼓鸣统的由来。

宋朝时,钦宗为了议和而罢免主战派李纲,以太学生陈东等为首的数万人击鼓喊冤,上书要求复用李纲。

清朝时规定"必关军国大务、大贪大恶,奇冤异惨怜"方可击鼓。上诉程序从基层到各衙门仍不得申冤者,方许擂鼓,否则要处以重州,而且擂鼓之声并非都"直达圣听"。



留下你的神评论吧。发布者:小啦啦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xt888.com/shcs/566.html

加载中~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dmin@youweb.com